中国篮球界再度曝出欠薪事件,NBL(全国男子篮球联赛)江西某职业篮球俱乐部的10名球员通过联名信公开控诉俱乐部长期拖欠薪资,引发业内广泛关注,这封联名信详细列举了球员们被拖欠工资、奖金及社保的具体情况,并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,维护球员合法权益。
联名信曝光:球员权益遭长期漠视
据知情人士透露,这封联名信由江西俱乐部的10名球员共同签署,其中包括多名主力队员,信中显示,俱乐部自2023赛季以来多次延迟发放工资,部分球员甚至被拖欠长达半年以上的薪资,合同约定的比赛奖金、绩效奖金等也未能按时兑现,球员的社保缴纳同样存在漏缴、断缴问题。
“我们多次与俱乐部管理层沟通,但得到的只有口头承诺,始终未见实际行动。”一名参与联名的球员表示,“作为职业运动员,我们的职业生涯短暂,薪资是pa真人视讯养家糊口和维持训练的基本保障,长期欠薪不仅影响生活,更打击了我们的职业信心。”
俱乐部回应含糊 球员维权艰难
面对球员的公开控诉,涉事俱乐部尚未给出正式书面回应,有媒体联系到俱乐部相关负责人,对方仅表示“正在协调解决”,但未透露具体时间表和补偿方案,这种模糊态度进一步加剧了球员的不满。
这并非NBL联赛首次出现欠薪问题,近年来,由于部分俱乐部资金链紧张、运营不善,球员讨薪事件时有发生,尽管中国篮协曾出台规定,要求俱乐部必须按时发放薪资,并设立保证金制度以保障球员权益,但执行层面仍存在漏洞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篮球行业人士分析称:“NBL联赛的商业化程度较低,许多俱乐部依赖企业赞助或地方政府支持,一旦投资方出现问题,俱乐部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,最终受害的是球员。”
行业反思:职业化进程中的隐忧
此次江西俱乐部的欠薪事件,再次折射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,相较于CBA(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),NBL的曝光度、商业价值及规范化管理仍有较大差距。
NBL联赛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,大多数俱乐部无法通过门票、转播权或衍生品获得足够资金,主要依赖企业注资,一旦投资方撤资或缩减预算,俱乐部便难以为继。
监管机制有待加强,虽然篮协设有相关规定,但对违规俱乐部的处罚力度不足,导致部分俱乐部心存侥幸,球员作为弱势一方,往往缺乏有效的维权渠道。
球员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,在欧美成熟联赛中,球员工会能够代表球员与联盟、俱乐部谈判,而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类似的强有力组织,球员在劳资纠纷中常处于被动地位。
球员发声:希望引起重视
参与联名的球员表示,公开讨薪是无奈之举,目的是希望引起篮协、媒体和公众的关注,推动问题解决。“我们热爱篮球,也愿意为俱乐部拼搏,但基本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。”一名球员坦言。
已有律师介入此事,协助球员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,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,劳动者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,甚至申请劳动仲裁,如果俱乐部拒不执行仲裁结果,球员还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业内呼吁:完善制度 保障球员利益
针对此次事件,多位体育媒体人和法律专家呼吁,中国篮球职业联赛需加快完善制度建设:
- 强化财务监管:篮协应要求俱乐部定期提交财务报告,确保薪资发放透明化,并对违规俱乐部实施严厉处罚,如取消参赛资格。
- 建立保障基金:借鉴国际经验,设立联赛保障基金,在俱乐部出现资金问题时,优先垫付球员薪资。
- 推动球员工会成立:赋予球员集体谈判权,平衡劳资关系,避免个体维权势单力薄。
职业体育的核心是“职业”二字,而薪资保障则是职业化的基础,江西俱乐部欠薪事件不仅关乎10名球员的生计,更暴露出中国篮球职业化道路上的短板,唯有从制度层面入手,才能真正杜绝类似问题,让球员安心比赛,推动联赛健康发展。
球员们仍在等待俱乐部的正面回应,而事件后续进展,本报将持续关注。
发表评论